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168飞艇实战个人技巧 > 新闻动态 > 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推介: JZUS-B(2025年第6期)

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推介: JZUS-B(2025年第6期)

发布日期:2025-07-05 23:27    点击次数:87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 (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文章目录 CONTENTS

01 核糖体病和相分离相关核糖体病的机制(封面论文)

Mechanisms of ribosomopathy and phase separation-related ribosomopathy

摘要:核糖体是细胞内的核糖核蛋白颗粒,是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场所。编码核糖体蛋白(RP)和核糖体生物发生因子(RBF)的基因突变会导致核糖体功能障碍,从而引发一系列疾病,统称为核糖体病。相分离是一种从均质混合物中产生多相的热力学过程。无膜细胞器和细胞内结构(包括核糖体和核小体)的形成离不开相分离现象的参与。本文系统综述了核糖体的结构、生物发生及其与核糖体病的关系,特别讨论了核糖体病的组织特异性和相分离在其中的作用机制。这些发现为理解核糖体病的发病机理提供重要线索,并为进一步开展核糖体病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02 生物活性肽在药妆中的应用:综述

Applications of bioactive peptides in cosmeceuticals: a review

摘要:化妆品行业是一个价值数十亿美元的产业,需要持续聚焦于创新产品的开发以及市场参与度。值得注意的是,预计到2025年,其市场价值将超过7500亿美元,且随着天然来源的新颖、气候友好型、绿色及可持续的成分被纳入,该行业正在不断扩张。本综述基于众多有关食品源衍生肽潜在应用的报告而成,重点关注其在药妆和护肤品配方中的可能用途。首先,本文介绍了与药妆用途相关的生物活性肽的生产方法。随后,探讨了从各类食品来源获取并表征不同抗炎、抗菌、抗氧化、抗衰老和其他多效肽,及其特定机制。最后,重点阐述了在设计或开发基于生物肽的药妆产品时重点考虑的因素,包括生产成本、中试规模操作、稳定性、兼容性、用户安全性、位点特异性及递送方法等。

03 肿瘤免疫治疗的新特点:基于流感病毒的病毒肿瘤免疫治疗的发展趋势

New characteristics of cancer immunotherapy: trends in viral tumor immunotherapy with influenza virus-based approaches

摘要:近年来,病毒免疫疗法作为癌症免疫调节治疗的新兴领域备受关注。尽管甲型流感溶瘤病毒在临床前研究中展现出显著抗肿瘤潜力,但其临床转化仍面临诸多挑战。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与实验经验的积累,研究者们已着手通过多维度策略提升该病毒的治疗效能。本文系统地综述了甲型流感病毒及其减毒株与相关疫苗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并重点剖析了其独特优势与现存挑战。同时,我们深入探讨病毒工程化改造的核心技术,阐述其与细胞因子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治疗模块的协同增效机制,以期为突破现有临床疗效瓶颈提供新思路。通过整合前沿研究成果,本文旨在为优化基于甲型流感病毒的肿瘤免疫疗法提供新策略。

04 FNDC5在运动介导的认知功能改善中的潜在作用

Potential role of FNDC5 in exercise-induced improvement of cognitive function

摘要:认知功能障碍常出现在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脑血管疾病以及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中,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严重的社会、心理和经济负担。大量研究证实,运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延缓认知功能的下降,在此过程中Ⅲ型纤连蛋白结构域5(FNDC5)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目前对于运动调控FNDC5改善认知功能的研究尚缺乏系统和全面的认识。因此,本文围绕运动介导的FNDC5在认知功能中的最新研究进展,系统地梳理了FNDC5在各种原因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中的积极作用,明确了运动诱导的FNDC5通过抑制神经炎症、改善海马神经发生以及海马突触可塑性等改善认知功能的具体机制,并根据现有文献提出了领域内仍需深入研究的问题,为运动预防和改善认知功能障碍提供了理论依据。

05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子宫内膜蜕膜化:模型、机制和相关病理学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s and endometrial decidualization: models, mechanisms, and related pathologies

摘要:受精卵的形成代表妊娠的开始,胎儿的分娩则代表妊娠的结束。成功怀孕需要一系列精心策划的阶段:胚胎植入、子宫持续蜕膜化、胎盘形成和分娩。蜕膜化是妊娠期间子宫内膜发生的重要事件,需要性激素和细胞因子精确调节。其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s),尤其是FGF2,在这一生理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FGF的表达失调可导致蜕膜化不足,进而引发包括先兆子痫、反复着床失败和流产等多种不良妊娠结局。此外,与大多数哺乳动物物种不同,人类子宫内膜的蜕膜化具有规律性的形成和脱落周期,与胚胎是否存在无关。在这篇综述中,我们全面比较各种研究蜕膜化的模型,同时总结子宫内膜FGFs在月经周期中的变化趋势以及由FGF失调引发的子宫内膜疾病。

06 单细胞转录组分析揭示印迹基因谷氨酰基环化酶缺失导致异常的血管生成和胎盘形成

Single-cell transcriptome analysis reveals abnormal angiogenesis and placentation by loss of imprinted glutaminyl-peptide cyclotransferase

摘要:印迹基因在哺乳动物胎盘和胚胎发育的调控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技术系统,构建了谷氨酰基环化酶Qpct基因敲除小鼠,并确定Qpct是调控小鼠胎盘形成中的一个新抗血管生成基因。与Qpct+/+小鼠相比,Qpct -/+和Qpct -/-小鼠的胎盘和胚胎在E12.5、E15.5和E18.5时表现出明显的过度生长。本研究对32309个来自Qpct+/+和Qpct -/-小鼠胎盘的细胞进行单细胞转录组分析,利用snRNA-seq技术鉴定了13个细胞群(包括8880个Qpct+/+细胞和13577个Qpct -/-细胞),并通过scRNA-seq技术识别出20个细胞群(包括6567个Qpct+/+细胞和3285个Qpct -/-细胞)。此外,本研究观察到Qpct-/-小鼠中促血管生成基因的表达水平上调。免疫组化分析显示,在E15.5的Qpct -/+和Qpct -/-小鼠的蜕膜层和迷宫层中,血管数量显著增加。此外,在蜕膜层、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中,多种受体-配体对的相互作用增强,促进了血管生成和炎症反应。本研究结果表明,母本Qpct缺失可导致胎盘和胚胎的表型特征发生改变,并促进小鼠胎盘中血管的生成。

07 见微知著:基于扩散模型的细胞图像风格迁移方法

Seeing the macro in the micro: a diffusion model-based approach for style transfer in cellular images

摘要:细胞作为生命的基本单位,其内部结构展现出微观世界的无穷奥秘。细胞图像则可为我们提供一扇探索和理解这些结构组成与功能的奇妙窗口。将科学图像与艺术表达相结合,能进一步拓展图像在科普传播和跨学科应用中的潜力。本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基于扩散模型的细胞图像风格迁移方法,将科学的严谨性与艺术的表现力相融合。该方法利用免训练的大规模扩散模型,将细胞图像中复杂的形态和纹理特征与多样化的艺术风格相结合,通过引入去噪扩散隐式模型(DDIM)反演、自适应实例归一化(AdaIN)、自注意力风格注入以及注意力温度调控等关键技术,在增强视觉表现力的同时,确保细胞结构的完整性。相关研究结果展示了该策略在跨学科应用中的巨大潜力,为细胞图像的可视化和科普传播增添了更具美学和故事性的表现力。



上一篇:美团无人机香港首条常态化航线开航

下一篇:没有了